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512-50131715     027-59305529
您好,欢迎来到上海誉腾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临近碳交易,详解碳中和
来源: | 作者:yt2002 | 发布时间: 2021-07-13 | 1310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章 什么是碳中和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

的定义,碳中和,也称为净零二氧化碳排放,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

二氧化碳消除量相等(如自然碳汇、碳捕获与封存、地球工程等)。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

化的温室气体(GHGs)之一,而其它温室气体(如甲烷)也能以二氧化碳当量的形式体现,

因此广义的碳中和涵盖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温室气体。




第二章 我国碳中和目前现状及相关说明

2020 年 9 月 22 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宣布将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首次向全球明确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作为 2019 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占比

最高的国家,中国对碳中和的承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具有巨大和深

远的意义,也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最实质性贡献。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大国家。根据 WRI 数据,分部门而言,2017

年中国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 41.6%,制造业和建筑业占

23.2%,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 9.7%,此外交通运输和农业部门的碳排放占比

分别是 7.5%和 6.1%。和全球对比,中国在建筑、交通和农业部门碳排放占比明显

偏低,而工业部门占比较高。

中央会议重点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将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能源替代:

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电网领域改革和投资将加快推进,特高压、储能等领域或将迎来政策利好。

2、节能减排

1)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2)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将推动高碳行业产能出清,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持续推进,钢铁等高碳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3、碳交易及生态固碳

1)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2)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等的生态碳汇能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14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有关情况。周五上午(7月16日),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事举行开市启动仪式,随后开市第一批电力行业的交易。


碳交易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所谓碳交易,就是将碳排放配额作为一种商品,建立相应的市场进行交易来买进卖出,以此来控制碳排放,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碳交易的实施,将带动碳交易所、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碳交易就是碳减排能力弱的企业向碳排放能力强的企业购买碳排放配额和CCER,相当于是减排完成度差的企业向减排完成度好的企业进行"经济补偿”,尤其是清洁能源企业将通过从出售CCER获得大量新增收入。

碳交易主要包括碳核查、碳捕捉和CCER碳交易凭证,企业已经在相关领域加速行动

碳交易的过程主要涉及碳核查、碳捕捉和CCER凭证。

1)碳核查:碳核查是指第三方机构对碳排放单位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进行核查,是参与碳交易的必要前置工作

碳核查,是指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排放单位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进行核查,以确定提交的排放数据有效。碳核查是碳交易的必要前置工作。

由于我国的碳交易正处于早期推进阶段,假设首先由全国规模以上(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参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37.8万家,涵盖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等行业。

根据产业调研,企业一年至少需要做2次碳核查,每次核查费用至少为2万,那么每年碳核查的市场空间约为150亿元(37.8万*2*2万)。未来随着全国碳交易工作的持续推进,大量中小型企业也将参与,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

2)负碳排放:碳汇、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技术:当前经济性较差,中石化建成CCUS项目表明我国大企业减排决心

碳捕捉目前有极小规模的工业应用,在电厂减排方面,全球仍处在试验和示范阶段。

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43个大型CCS项目,其中18个项目处于商业化运营,5个项目在建设中,20 个项目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捕捉CO2达40Mtpa。

虽然各国都在支持碳捕捉技术的发展,但碳捕捉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较差。

根据我国2019年CCUS报告,燃煤电厂和(低浓度源)和煤化工(高浓度源)的捕捉成本分别为300元/吨和180元/吨,而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碳价在30-50元/吨,其成本远超碳价。

为了完成我国双碳目标,企业也在加速行动。中国石化宣布将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中石化建成百万吨级CCUS项目,为我国碳捕捉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后续碳捕捉项目或将加速推进。

3)碳汇是减排企业获得CCER的重要来源

减排凭证(CCER)主要来自清洁能源项目,例如光伏发电站本身并不造成排放,他实现的减排会发放CCER,CCER可以在控排企业履约时用于抵消部分碳排放使用,也可以用来交易。

根据最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可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1 单位 CCER 可抵消 1 吨 CO2当量的排放量。

“蓝碳”具体是指海洋碳汇,即为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和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第三章 碳中和中的部门策略与机遇

“2060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全新的低碳发展转型战略,它将倒逼中国的能源转型,

使其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燃煤电厂的依赖,达到突破能源使用现状、颠覆已有技术、打破

传统工业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的巨大转变。但也要意识到,作为

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一的碳排放大国,转型不仅需要强大决心,更需要庞大的资

金和对绿色、低碳技术的大规模研发、应用和推广,以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和在多个行业的全

面运用。


实现碳中和主要包括三方面:发电端减排、使用端减排、配套措施制造端减排。

1、光伏、风电、核电、水电、特高压、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等发电端环节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生物降解材料、绿色建筑、氢能、国六等使用端环节

3、碳捕捉、碳交易等配套措施制造端。

碳捕捉,是指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到枯竭的油田等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负碳”减排的方式。

碳交易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总体来看,发电端减排主要是中长期受益,光伏和风电等方向增长较快。

新能源汽车 、储能、生物降解材料等使用端减排也有望中长期受益。

配套措施制造端减排,目前全球碳捕捉和碳交易项目暂时未广泛开展。


3.1 电力部门  

电力供给现状结构以煤炭为主导,转型难度大将进一步被淘汰,伴随着电力需求的大幅提升,电力结构的清洁化转型亟需加速,低碳电源中水电将发挥重要的电网安全保障作用。和核电于平稳推进 光伏、风电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供需存在区域错配、从技术层面亟需推动特高压、分布式、储能、智能电网和调峰等技术的发展

3.2 交通部门

2021世界5G大会将于8月6日在京开幕,会议由北京市政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共同主办,是全球首个5G领域国际盛会。与前两届相比,“5G与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本届大会最新议题,将专设论坛探讨5G赋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6月底的会前座谈会上,业界认为,电池下一代发展是智能电池,把5G应用到电池且的组合上,通过信息传输和控制能使整个电池系统的均匀性、寿命大幅提高,将为碳中和、碳达峰作出贡献。5G具有超高的带宽、超低时延、超高传输速率与容量,为万物互联创造了条件。欧洲2030电池计划已提出了智能电池,我国也会加强5G与智能电池的融合发展。智能电池由于与5G和能源互联网紧密相连,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在c-v2x框架下实现高级别自动辅助驾驶甚至趋近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更将给东中部地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巨变

在新基建三条赛道“芯片新能源车和5G”之一, 上面有张图是新能

源车未来10-30年的趋势,碳中和的国际政治确定性逻辑下汽车保有量可能增长不是很多,但汽车的电气化趋势几乎是一条单边向上的趋势,直至接近100%替代燃油车。

中观产业的趋势直接影响着最微观个人的命运,时刻用未来的眼光去审视自己选择,往往具有战略意义。

如果沿着这个趋势进一步探讨,当全球都在往碳中和的方向去努力的时候,尤其是对于原油依赖越来越小的时候,很多国家和地区就真的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生存与命运了。

卖资源易,搞好产业真不是简简单单的。


3.3 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需要深度脱碳

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降碳行动持续推进,产业格局向好,集中度提升,钢铁行业龙头公司将持续受益。深度脱碳需要氢能、生物能炼钢技术进步此外,电炉炼钢比例提升,电炉耗材如耐火材料、石墨电极等相关公司也将持续受益。 水泥生产脱碳需要石灰石熟料的替代


3.4 环境部门

看下图中中国能源结构,2017左右,煤炭依然是占了绝大多头,大概60%以上。而未来伴随着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倒逼,未来煤炭基本要清零的,在1.5°C和2°C情景下国家和省级煤电淘汰都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谁来替代煤电的差额呢?

水能潜力有限,但是水电中抽水蓄能电站可以调峰,将来会有不错的发展,光伏,风能,太阳能,和核电大概率是突围的方向,尤其是未来前景比较好的核聚变很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最近几年中国核电的增长速度一直是两位数,而且在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也有我们的优势。煤电的缺口太大了如果跟另一个清洁能源形成10-30年的此消彼长,不难推断未来的空间确实大的惊人。关键是能源自主化还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政治和地缘的好处,中国的产业受资源匮乏的夹板气我不是一天两天了。


3.5金融部门

下图中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中(不包括大型水电项目),中国几乎是碾压全球, 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当然这里面有我们的危机感和迫切性,没有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憋屈。

数据统计中虽然2017-2019年投资额有下降,但从长趋势来看中国在能源安全的领域要付出的成本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碳中和的四十年新征程里,中国可以说是主动给自己的产业加上了残酷倒逼机制,这是一次全球经济秩序的换代升级,所有国家都没有退路,我们也只有在更高的秩序里活下来,也才有资格赢得体面。

第四章 碳中和远景展望

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欧盟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2050年实现“碳中和”;跟上了,适应了,就是发展,掉队了,慢了半拍,就是时代的成本。碳达峰是我中国经济发展碳排放的极限值,碳中和,大白话说就是经济发展过程最终0碳排放,那么在这场竞赛的终点,那些率先完成碳中和的大国其实就拿到了其它国家的发展权。欧盟已经开了碳交易市场,并且还立法通过了碳关税,我国也在加快跟进。做一个假设,如果未来世界碳排放的峰值是10000单位,那么这个有限的碳排放权就成了未来所有国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在这个限制性因素下,无形之中又在全球织上了一张大网,碳排放的峰值又像是一个巨大的蛋糕,谁跑的快谁就捏住了别国发展的咽喉,谁就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了绝对的主动。碳排权或许已经成为大国一致原则下的“国际硬通货”想实战工业现代化吗?先买3000万吨的碳排权吧,否则你的工业品生产出来也只能堆在仓库里。或者即使你的产品想硬进入国际大市场,国家间的碳关税也是高昂的。对于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套发展枷锁里跟欧美赛跑确实有难度。但这目前已经既是一种倒逼,也是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碳中和的土壤才能培育出科技树顶端5G、 特高压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这些新基建的果实


  NEWS  CENTER